发布时间:2017-09-19
核心提示:我们党是面向未来的党,我们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建立在宽广深远的战略前瞻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战略前瞻思想和能力的突出体现🧚。
习近平同志“7·26”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战略智慧的光辉。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要特别注意学习贯穿其中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自信、战略清醒、战略前瞻⚇,始终保持我们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保持战略定力必须保持战略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战略定力的伟大政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承受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承受的艰难困苦🧑🏻🦼👉🏽,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战胜的风险挑战,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成为历史的强者、时代的强者⛹️,领导中国人民深刻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的蓬勃生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有了强大战略定力,才能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到底新在哪里?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由大变强的重要历史节点,新就新在我国正走在强国路上⬆️。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强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决心,也是由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历史潮流。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那么,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由富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是21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对我们党来说,这是新的世纪大考🍽,也是新的伟大革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伟大的历史使命,保持全党的战略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战略自信是战略定力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所固有的🤘🏻。从根本上说,它源于实践🌖,源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源于我们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源于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源于我们党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坚定以“四个自信”为主要内容的战略自信,就是坚定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就是坚定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的现实自信,就是坚定党和国家光明前途和伟大前景的未来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旗帜。在主题和旗帜问题上,全党同志必须毫不动摇、毫不含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有半点淡化和偏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们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解决人类问题、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高举旗帜、围绕主题,当前要着重做好两件事🙍🏿♂️:一是适应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迫切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出理论上的新概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期待。二是继续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深入抓好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这一工作,扎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扎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保持战略定力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这篇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清醒。事实上,保持战略清醒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前提。
保持战略清醒,必须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大局、科学判断形势。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习近平同志在这里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国内大局和形势变化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精神,强调了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历来以解决国家和人民问题为己任🤸🏼♂️,历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情怀。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要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保持战略清醒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伟大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我们前进道路上已经遇到🚣🏽♂️、将要遇到、可能遇到和难以预料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风险和挑战,从而牢牢把握国际国内大局,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保持战略清醒,必须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党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当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5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推进任何工作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不仅推进经济建设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同时🚔,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保持战略定力必须保持战略前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我们党是面向未来的党,我们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建立在宽广深远的战略前瞻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战略前瞻思想和能力的突出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一个总体布局、一个战略布局🈶,这两大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7·26”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保持战略前瞻,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的战略目标,也是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持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已经到了决胜阶段。习近平同志提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项重要要求”,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系统谋划和重点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要精神,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工作的主旋律,也是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新形势下🚣🏽,我们要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应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国家新的更大发展注入新动力、开拓新源泉🧗🏼♀️🔅,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地承担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为子孙万代计🫷🏿、为长治久安谋的战略决策⚀🌠,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扎实细致的功夫⛺️,进一步提高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同志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比作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这是十分贴切的🧏🏻♂️。改革和法治🦮,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的问题,在“7·26”重要讲话中又作了深刻阐述。他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辩证关系💂🏿♂️,对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不是权宜之计,将贯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我们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为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